為增強中學生法治意識,營造良好校園法治氛圍,2025年6月6日上午,雙流區(qū)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們齊聚棠湖中學實驗學校,圍繞“法護青春,筑夢未來”主題開展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第四單元《生活在法治社會》板塊研培活動。
活動伊始,棠湖中學實驗學校易夢婕老師協(xié)同七年級一班全體學生,以“法槌初鳴 模擬法庭探真相”為主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園模擬法庭活動。本次模擬法庭選取貼近校園生活的未成年人欺凌案例,從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到審判長敲響法槌,再到公訴人指控、辯護人辯論,直至最后宣判,每個環(huán)節(jié)均由學生扮演相應角色,嚴格按照真實庭審程序進行。同學們神情嚴肅,將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生動還原了法庭審判的莊重與嚴謹。
模擬法庭結(jié)束后,易夢婕老師對扮演犯罪人、審判長、辯護人三個角色的同學進行了采訪,學生們都深有感慨,通過直觀了解法律審判流程,深刻認識了違法犯罪的后果,在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許雯老師對學生們的精彩表現(xiàn)進行點評,肯定了學生們展現(xiàn)出的學習能力和實踐精神,也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xù)深入學習法律知識,不斷提升法治素養(yǎng),讓法治精神在校園中更加深入人心。
為深化教師對新教材的理解與運用,提升法治教育教學質(zhì)量,棠湖中學實驗學校道德與法治備課組長古玲老師對新教材第四單元《生活在法治社會》板塊展開系統(tǒng)解讀,分享了團隊的研究成果。
來自芯谷實驗學校的李雪蓮老師以第十課《走近民法典》為例,進行了說課展示。
本次研培活動還特邀棠湖外國語學校袁成老師開展“讓經(jīng)驗升華,讓思考留痕——道德與法治論文寫作的實踐轉(zhuǎn)化之策”專題分享活動,全體教師參與學習。袁成老師以“教師應打破重教學輕科研的慣性思維”為核心,結(jié)合自身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從選題、框架搭建、案例應用等維度展開系統(tǒng)講解。他強調(diào),論文選題應立足教學實際,善于從課堂生成、學生反饋中挖掘有價值的研究點,確保研究兼具創(chuàng)新性與實用性。
活動最后,雙流教育科學研究院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研員湯錫蓮老師對活動給予高度評價。湯老師強調(diào),此次模擬法庭以“沉浸式”體驗打破傳統(tǒng)法治教育壁壘,通過真實還原庭審流程,讓法律條文從書本走向?qū)嵺`,有效實現(xiàn)了“以案釋法、以演促學”的教育目標。特別是學生對角色的生動演繹,不僅展現(xiàn)了扎實的法律知識儲備,更凸顯了法治思維在青少年群體中的萌芽與生長。湯老師指出,模擬法庭的價值不僅在于普及法律知識,更在于通過角色扮演強化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與責任擔當。她呼吁學校將此類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持續(xù)創(chuàng)新法治教育形式,讓法治精神真正融入校園文化。同時,湯老師也鼓勵教師在后續(xù)教學中結(jié)合活動延伸課程設計,切實筑牢未成年人保護防線。
此次主題活動,不僅是雙流區(qū)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創(chuàng)新法治教育方式上的有益嘗試,對上好新教材、用活社會案例的生動體現(xiàn),也是棠湖中學實驗學校對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視。學校借助道德與法治課堂展示在法治教育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實踐,助力學生成為法治社會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成為合格公民奠定良好基礎。(江蕾 通訊員 吳林 王雅丹)
法槌,法庭劇本殺,棠湖中學實驗學校,道法研培,新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