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增進親子情感聯(lián)結(jié),崇州市蜀南小學以“一周一品之‘有愛’品格教育”為依托,開展“愛父母”主題班會。通過沉浸式體驗活動,引導學生理解父母之愛,將感恩之情轉(zhuǎn)化為日常行動,讓“愛”的教育浸潤心靈。
匿名傾訴
班會以“記憶盲盒箱”活動拉開序幕。學生們匿名寫下“最想對父母說卻沒說出口的話”,放入盲盒中隨機抽取朗讀。一句句真摯的“媽媽,謝謝您每天陪我寫作業(yè)”“爸爸,希望您別再熬夜工作”,引發(fā)全班強烈共鳴。班主任借此契機引導學生:“愛需要表達,更需要理解。”活動打破了親子溝通的羞澀壁壘,讓深藏心底的愛通過文字自然流淌,為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奠定情感基礎(chǔ)。
時光計算
“生命倒計時計算”環(huán)節(jié)引發(fā)深刻思考。班主任帶領(lǐng)學生假設(shè)“父母60歲,每年回家5天、每天相處8小時”,通過公式推算出剩余相處時間約1200小時(約為50天)。當抽象的“時間”轉(zhuǎn)化為具象的“50天”,學生們紛紛驚嘆:“原來能陪父母的時間這么少!”直觀的數(shù)據(jù)沖擊讓學生意識到親情的珍貴,明白“愛父母不能等”,引導他們從當下開始用心陪伴、主動關(guān)懷。
雙向約定
“親子共寫時光膠囊”為親子關(guān)系注入長遠期待。學生與家長分別寫下對3年后的彼此期待——或是“希望寶貝學會獨立”,或是“想帶爸媽去看大!,裝入密封信封約定共同開啟。這一活動不僅成為當下情感交流的載體,更化作未來三年的心理暗示:讓愛與責任在時光中沉淀,使親子關(guān)系在共同目標中持續(xù)升溫。
“一日小家長”實踐活動將感恩教育延伸到生活場域。周末,學生們化身“家長”,承擔整理房間、規(guī)劃晚餐等父母的日常任務(wù)。返校分享中,有學生感慨:“疊完全家人的衣服腰酸背痛,媽媽每天都要做這些,太不容易了!”通過身體力行的體驗,學生們真切感受到父母操勞的瑣碎與不易,將“感恩”從認知層面轉(zhuǎn)化為“感同身受”的理解。
班會末尾,師生共同提煉“愛父母”的行動清單:每天說一句“辛苦了”、主動分擔一次家務(wù)、耐心傾聽父母的煩惱……班主任強調(diào):“感恩不是一次活動,而是一種習慣!睂W生們莊嚴承諾,要從細微處踐行對父母的愛,讓“成為父母的小太陽”從口號變?yōu)槿粘!?/span>
此次“愛父母”主題班會,通過“傾訴—覺知—約定—體驗—踐行”的層層遞進,讓感恩教育脫離說教,落地為可觸摸、可踐行的情感體驗。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學生們會帶著對父母的理解與愛意,將溫暖傳遞到家庭的每個角落,讓“愛與感恩”成為相伴一生的精神底色。(黃小林)
蜀南小學,“愛父母”主題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