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悄然至,教研熱潮涌。2025年4月9日上午,成都市新津區(qū)第一小學發(fā)展共同體以“‘AI+教學’——探索智能時代的課堂變革”為主題,開啟了語文教學智慧研討的新航程。
本次活動采用了“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成都市區(qū)域教育聯盟第三聯盟“3R”學校發(fā)展共同體成員學校、新津一小教育集團成員學校、結對學校的干部教師和成都市周澤英名校長工作室成員參與了本次教學研討活動。
首先,新津一小向茂琳老師執(zhí)教五年級語文課《刷子李》。
課后,向老師結合新課標在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說課。
在教學研討環(huán)節(jié),新津一小的喬玫、范鴻寧、高澤英三位教師依托“互聯網+教師評價”平臺,分別從認知層次、教學結構、ST量表三個維度,基于實時采集的教學數據進行了可視化分析。
新津一小張娟、李瑋淞、葉紅英三位老師分別圍繞《從紙片人到立體人——跟作家學寫人物實踐談》《讀寫互促 素養(yǎng)共生——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新路徑》《人工智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做了主題發(fā)言。三位教師立足課例,深入探討了人物描寫技法遷移、讀寫結合策略以及AI技術在文本分析、對比閱讀等場景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新津一小黨委書記周澤英對此次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
周澤英書記圍繞研討主題,提出了問題與改進方向。她指出,一是要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語言運用、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等方面確定好教學目標,并在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中開展任務群的學習,讓素養(yǎng)落地;二是要用好AI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AI思維。文學創(chuàng)作中,人的溫度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老師們學習的終極目標,一定要守住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在AI面前保持精神的自由和思想的獨立。
繽紛的櫻瓣依然在譜寫靈動而蓬勃的詩篇,恰似老師們徜徉于教研求索的征途。愿大家皆以灼灼春意澆灌教育熱忱,以抽枝新綠啟迪智慧生長,教有所悟,研有所成,攜手奔赴教育繁花似錦的遠方。(張紅)
新津一小,AI賦能教學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