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強調“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語言學習目標,推動文化傳承與國際傳播從基礎教育抓起!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文化意識”列為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明確學生需“用英語介紹中華文化,增強家國情懷”。
在此背景下,2025年3月18日至19日,成都天府中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四年級開展了“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大賽;顒诱险Z言學習、歷史、藝術等學科,推動“大語文”與“大英語”協(xié)同育人,培養(yǎng)兼具國際視野與文化底蘊的新時代少年。
童聲演繹傳統(tǒng) 舞臺綻放風采
比賽現(xiàn)場,孩子們化身“文化小使者”,用英語講述了一個個經(jīng)典的中國故事。
三年級的小選手們以稚嫩卻堅定的聲音,分享了《愚公移山》《哪吒鬧!贰赌甑膫髡f》等民間故事,用英語重現(xiàn)了“貼春聯(lián)”“放鞭炮”的春節(jié)習俗。
四年級的同學們則通過《夸父追日》《刻舟求劍》《張桂梅》等民間智慧故事及英雄人物事跡,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深邃內涵。
孩子們親手制作道具、設計服裝,讓舞臺成為中西文化碰撞的奇妙空間,更有爸爸媽媽們主動參與趣味親子配音環(huán)節(jié),和孩子們一起帶來了精彩的沉浸式“聲入人心”。
學科深度探索 傳播文化自信
這場比賽不僅是英語能力的比拼,更是一次學科融合的深度實踐。語言學習如何超越“背單詞”的框架?孩子們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文化浸潤式學習
通過講述傳統(tǒng)故事,孩子們主動積累節(jié)日、歷史相關的英語詞匯,并深入理解背后的文化意義,讓語言真正“活”起來。
跨文化思維培養(yǎng)
在演繹《夸父追日》《刻舟求劍》等神話、寓言、成語故事、民間故事時,孩子們深度感受了中西方“邏輯”的差異,學會用英語解釋中國智慧,既鍛煉了語言表達,也培養(yǎng)了批判性思維。
情感與語言共鳴
在講述《年的傳說》時,讓聽眾感受到節(jié)日背后的情感溫度,這正是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傳遞思想與情感。
在孩子們帶來的精彩絕倫的中國故事里,大家感受到了祖國的歷史、文化、偉人、名勝;聆聽了精彩的中國故事,感受到了天習少年的風采。
希望通過英語講述中國故事比賽,能夠培養(yǎng)出“既能理解世界,又能被世界理解”的未來公民,最終實現(xiàn)“以語言為橋,以文化為魂,以少年之聲,傳中國之美”的深層價值。學校也將持續(xù)舉辦此類活動,鼓勵更多孩子成為“雙語文化小使者”,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江蕾)
天府中學附小,英語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