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春秋,滄海桑田;一脈弦歌,薪火相傳。建校九十周年之際,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校以原創(chuàng)舞臺劇《雨后石筍街》為鏡,照見歷史煙塵中的風骨與熱血,以“石筍精神”為筆,書寫一部跨越時空的教育史詩。
石筍九十正芳華,教育逐夢新征程
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教育集團書記張友紅發(fā)表了一場以“石筍九十正芳華,教育逐夢新征程”為主題的精彩講話。九秩春秋,石筍街小學起于廟宇,歷經坎坷。昔日困境中科研興校,規(guī)模質量同升;今朝成名校集團,內外拓展校區(qū),探索貫通育才。其以“天地人和”為核,構建和美課程。過往堅守初心,未來石筍人將為黨為國,續(xù)寫教育華章。在講話中,他回溯往昔,展望未來,飽含深情地訴說著石筍街小學九十載歲月里的教育情懷與奮進歷程,激勵全體師生在新時代的教育征程中繼續(xù)勇毅前行,讓在場聽眾無不深受觸動。
經典為炬,照見石筍魂
《雨后石筍街》以VR科技為紐帶,通過四幕場景,帶領觀眾穿梭于1940年的抗戰(zhàn)烽火、1980年的教育突圍、2003年的少年追夢、2015年的創(chuàng)新突破之間。
第一幕:風雨飄搖(1940年)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卻抵不過破廟學堂里趙先生的一聲疾呼:“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戰(zhàn)火肆虐,書聲瑯瑯。小瞎子以命證清白,趙先生棄筆從戎前慨然長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幕《最后一課》,仿若都德筆下阿爾薩斯的悲愴,卻更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中華氣節(jié)。
第二幕:曙光初現(xiàn)(1980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改革春風中,邱老師手持《三字經》,帶領學生挑燈夜讀。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惟一經!睅熒浴暗嗡┦敝,將全區(qū)墊底的恥辱化作“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逆襲。寒窗苦讀的身影,恰似范仲淹筆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
第三幕:石筍濃情(2003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少年江陽雨中跪地痛哭,鄧老師贈鞋時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點亮少年心燈。
父子爭執(zhí)如《背影》中的代際鴻溝,而鄧老師“有教無類”的守護,讓球場上的奔跑化作“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成長宣言。
第四幕:風云際會(2015年)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校領導通宵制定辦學方案,以“學段銜接、課程融合”,踐行《禮記》中“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精神。九年一貫制首戰(zhàn)告捷,印證“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之力,更呼應《少年中國說》中“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的豪邁預言。
石筍魂,永不滅
劇中,經典名句如繁星綴滿石筍九秩長卷——
以文化人:從《三字經》的啟蒙到“和而不同”的校訓,文脈滋養(yǎng)代代學子;
以史明志:趙先生“留取丹心”的抉擇、邱老師“韋編三絕”的堅守,皆是“為往圣繼絕學”的注解;
以新承古:VR技術重現(xiàn)歷史、校歌萬人合唱,讓“溫故而知新”在新時代煥發(fā)生機。
九十年,石筍街小學從戰(zhàn)火中的一株幼苗,長成“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參天巨木。正如主題曲所唱:“當暴雨喚醒了久違的陽光,看那石筍人,已百煉成鋼。”(賴波 賴羽綸)
石筍街小學,石筍街小學校慶,石筍街小學九十周年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