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溫江區(qū)幼教科研第三聯(lián)盟組一直致力于“幼兒園班本月主題課程評價標準與模型建構研究”。為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幼兒園班本月主題課程方案評價標準”的理論架構與實踐體系,在溫江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馮文霞的指導下,近日,“幼兒園班本月主題課程方案評價標準建構案例研討會”在成都市溫江區(qū)花都幼兒園召開。本次活動由花都幼兒園副園長潘紅婷主持,第三聯(lián)盟組13所成員園科研負責人以及花都幼兒園行政、骨干教師等30余人參會。
實踐智慧 經驗共享
成都市溫江區(qū)萬春鎮(zhèn)第三幼兒園高宇老師以《課程資源評價在主題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多彩的秋天”為例》為題,從“三段式”資源篩選、“三四五”審議理念、“三步驟”資源開發(fā)、“五對接”資源利用等方面,為大家詳細闌述了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有效整合和利用各類課程資源,并通過系統(tǒng)的資源評價,提升主題課程活動效果的具體舉措。
成都市溫江區(qū)麥豆豆銀灘幼兒園邵秋語老師以《課程資源評價在主題課程中的有效運用——以中班主題課程“多彩的秋天”為例》為題。從資源評價的重要性、內容、方法、運用和影響五大方面,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數(shù)據(jù)對比,詳細說明了資源評價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的關鍵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
成都市溫江區(qū)?朴變簣@彭蔚老師以《課程資源評價在主題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溫江”為例》為題,從課程資源評價的體系構建、實施過程、實踐成果和實踐反思四個方面,分享了園所的具體做法,幫助教師們更好地理解課程資源評價的意義,從而更有效地設計和實施主題課程。
成都市溫江區(qū)花都幼兒園王東梅老師以《推動課程資源評價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探索——以中班“幼見柿子”月主題班本活動為例》為題,從幼兒園柿子樹這一自然資源出發(fā),從分析價值、設計方案、盤活資源和優(yōu)化方案四鏈路徑幾個方面,為幼兒園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評價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和思路。
思維碰撞 深化研討
經驗分享結束后,全體參會老師分組圍繞實踐中課程資源利用與評價的感受和想法,課程資源評價的指標問題與調整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
研討中,大家結合自身教育實踐與感悟,聚焦課程資源評價相關的問題各抒己見。討論結束后,教師代表現(xiàn)場交流了小組研討形成的觀點和建議,思維的碰撞梳不僅理出了課程資源評價中的共性問題,還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為后續(xù)課程資源評價的優(yōu)化和完善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家引領 總結提升
活動最后,成都市溫江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馮文霞對本次分享的案例內容、老師們的研究狀態(tài)與成長變化給予了充分肯定,對課程資源評價標準與調整措施進行了詳細指導。針對聯(lián)盟組推進,一是強調建立“以評促建”思維,通過評價推進課程設計不斷優(yōu)化,精準實現(xiàn)育人目標;二是強調“1+N”思維,區(qū)域形成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幼兒園教師結合區(qū)域標準,基于主題課程,細化主題評價標準,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指導性價值。
本次研修活動,不僅為溫江區(qū)教育科研聯(lián)盟第三組的成員們搭建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也推動了“幼兒園月主題課程方案評價表”的實踐應用研究的持續(xù)深化與不斷精進。(張紅 通訊員 袁小藝)
花都幼兒園,課程方案評價標準建構案例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