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推動新課程改革,促進小初融合走向實處,實現中小學學習習慣、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的無縫銜接,5月20日,成都市金牛區(qū)教科院開展了小學數學六年級新課標研修成果評估暨小初融合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規(guī)培活動,全區(qū)六年級數學教師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由成都市北新小學校承辦,學校數學組為本次教研活動呈現了一節(jié)精彩課例和一場專題講座。
本次教研活動突出2個特色,一是開展以新課標研修的成果評估活動,二是開展以新課標導向下小初融合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匯報。
課堂展示
在新課標研修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如何在課堂中落地一直是一線老師面臨的一大難點。此次,李娟老師在《解決問題的策略(二)》中深埋化繁為簡、數形結合等重要數學思想,依托認知、情感和社會性三個維度的總目標,將“解決問題的策略”總共設置了三個任務群,在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梳理小學6年典型題例和對應策略背景下,本次課例主要聚焦在第二個任務:①聚焦題目,理清題目的特點。②考慮選擇策略。③嘗試解決問題。實踐中根據不同問題情景找到小升初融合的生長點,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的研究促發(fā)學生積極探索深入思考,學會用策略分析、解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智慧的解決問題。
專題分享
小初融合——是什么?陳利老師結合“小初融合”教育理念從概念、原因、融合內容為大家答疑解惑!靶〕跞诤稀笔墙逃母锏男纶厔荩荚诩訌娦W與初中的銜接,確保孩子學習的連續(xù)性和進階性;诰S果斯基、皮亞杰等心理學家的理論,順應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找準從小學到初中的生長點,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長。它包括思維融合、內容融合、方法融合、評價融合等,需要與六年級的學生共同適應學段過渡,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和成長進步,積極調整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以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階段。
調查研究——為什么?周凱文老師以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的教學設計方面,在小初融合的教學路上,如何確保學生順利過渡?答案是:緊扣核心素養(yǎng)!通過深入調研,從初中老師、學生和已有文獻中汲取智慧,為學生量身打造了一套貼合六年級成長需求的教學設計。
實踐探索——怎么做?舒建萍老師聚焦核心素養(yǎng),以《聚焦問題的策略》為課例設計助力學生順利小初過渡的教學設計,在真實情境中探究如何選擇解題策略、優(yōu)化解題步驟,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專家點撥
活動最后,金牛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部主任蘇晗老師對此次教研活動進行了積極的總結性指導。他高度贊揚了此次交流匯報的教師團隊,為成都市實驗小學校北新校區(qū)在小初融合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和研究方面給予高度評價。在致力于小初銜接道路上,課程標準中小初核心素養(yǎng)的一致性和進階性值得每一位六年級老師研究和探索,希望老師們積極學習新課標,用發(fā)展未來人才的高瞻性目標指導教學實踐。(翁玉華 通訊員 李娟)
成都市北新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