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與開發(fā)、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與課程研究能力,讓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看得見,2022年12月8日,青羊區(qū)天府幼兒園錦繡園全體教師分批次開展了師生共構課程中期審議。
幼兒園里“生長”著許多精彩的課程故事,它是真實的、生動的,更是屬于孩子們的。在分享交流過程中,教師們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在活動中的精彩時刻,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幼兒在師生共構主題活動中的行為、語言、發(fā)展過程,以及教師在此過程中的觀察、回應、支持等內容。
通過教師們的分享,教師們了解到孩子們自己會動手制作云肩和川劇戲服;和教師一起共同探究蜘蛛網的秘密;為了確保放假期間自己種植的蘿卜能有水喝,想辦法制作澆水器;在飼養(yǎng)小動物的過程中,編繪關于小動物的故事書.....在一個個精彩的課程故事中,教師們發(fā)現了小班小朋友自理能力的提升、中班小朋友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大班小朋友共同協作的樂趣……每一個課程故事雖然微小樸實,但卻蘊藏著教育的溫度與深度。
分享結束后,教師們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過相互交流學習,相互借鑒,教師們不僅對課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對師生共構課程的后續(xù)開展有了更好的把握。
業(yè)務園長賀黎、教務主任馮珊也對每一個課程故事做了精彩點評。她們充分肯定了教師能準確把握師幼互動過程中幼兒感興趣和有價值的教學契機,教師能組織生成內容豐富的活動,呈現出一個個精彩的、有趣的課程故事。
最后,賀園長建議各班的師生共構課程與五大領域的銜接要更加緊密,更全面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教師還需加強反思,不斷促進師生共構課程的深入開展;提升教師講課程故事的能力,要有意思也有意義,要有看頭也有聽頭,讓受眾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
通過本次課程審議,教師們的課程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增強,也更加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追隨兒童的興趣,把握教學的契機。讓孩子的童年歷程更加生動,讓教師的有效支持彰顯智慧。(孫林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