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已經落地,科學實踐類活動要如何更好地開展呢?這是擺在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每一位科學老師面前的問題。要用心設計生活化作業(yè)、精心設計層次性作業(yè)、匠心設計開放類作業(yè)、悉心設計共同體作業(yè),把學科作業(yè)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進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科學探究從問題出發(fā),提出質疑,制定計劃,通過實驗、觀察等基本科學方法獲取證據,通過歸納、演繹、分析等科學思維方法對證據進行分析,推理得到結論,公開探究結果并接受質疑。
《設計我們的小船》是五年級第二單元“船的研究”的內容,在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實踐生活,仔細觀察在生活中各種類型的船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影響船的行駛的相關因素,老師設計了探究性的開放類作業(yè),以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們有了個性化、創(chuàng)意化的創(chuàng)造空間。
近日,學校五年級學子化身為船舶工程師,他們帶著所學的知識,“找朋友”,組隊要造船!
要造一艘什么樣的船呢?先來領取造船的任務吧!
任務領取了,就要考慮如何制作一艘船了,那需要哪些知識呢?要通過一次次的實驗來學習!
“寫一寫”工程日志:明確分工、根據評價標準合理選材、定設計方案、交流討論升級設計方案、制作調試、競標展示。
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分組學習與制作,以合作、自主、討論為基本形式進行探究,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各船舶小分隊將為大家呈現(xiàn)出一場視覺盛宴!
各艘船舶正式下水,夯實基石,穩(wěn)定方向盤,或直行、或轉向,開辟出一條條新航道。
在落實“雙減”的過程中,科學學科努力挖掘作業(yè)的育人功能,重視在作業(yè)設計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思維探究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彰顯作業(yè)的新鮮感和多樣化,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的課堂,走進科學的世界,用心探索,動手創(chuàng)造,感受快樂,健康成長,體會到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賴波 通訊員 江瑤 董余慧 李亞芹)
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科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