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錄取結束,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一些學校門口點名道姓、圖文并茂地張貼“我校某某同學被某某大學錄取”“我校有某某位同學被重點大學錄取”的大紅橫幅或喜報。
不僅如此,在校門口介紹學校情況的宣傳欄里,劉焱發(fā)現,大多數學校都會把畢業(yè)生里出了幾位院士、教授、名人等作為學校的金字招牌和辦學質量的鐵證,很少看到敬業(yè)愛崗的普通勞動者出現在宣傳欄里。
“這種宣傳助長了教育的功利化、短視化傾向,加劇了學生和家長對于升學的壓力和焦慮,把學生和家長都驅趕到‘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狹窄人生賽場,已經成為阻礙我國基礎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必須加以改變。”劉焱說。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劉焱認為,教育評價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門口的標語和宣傳欄反映學校教育評價的價值導向,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深刻影響家庭的教育選擇和社會教育生態(tài)。
與此同時,“五唯”壓力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小覷。劉焱告訴記者,有研究表明,我國中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對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如喜歡、愉快、有信心、成功體驗)等指標隨年級升高而逐步降低, 對學習的消極情感體驗(如不喜歡、痛苦、疲倦、枯燥等指標)呈逐年上升趨勢。
“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變用單純的考試升學‘指揮棒’指揮和評價學校教育的傾向,必須落實到每一所學校,從學校門口做起。” 劉焱呼吁。
為此,她建議,明令禁止學校懸掛人為制造攀比、加劇考試競爭和焦慮的標語和橫幅,多宣傳畢業(yè)生中愛崗敬業(yè)的普通勞動者,塑造尊重普通勞動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會教育生態(tài)。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人大代表劉焱,建議禁止學校張貼高考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