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檔案經過3個人,最少四五次核對。一個不大的厚實牛皮紙袋,里邊裝著你從上高中到大學的學習經歷記錄,封口處貼著密封條、蓋著鮮紅的騎縫印章,這就是高校畢業(yè)生檔案。“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的神秘檔案,伴隨著每個畢業(yè)生的一生。
2017年畢業(yè)季,四川大學檔案館學生檔案科的5名老師,在短短8天時間里,準確無誤地送走了1.5萬余名畢業(yè)生檔案。7月7日,記者獲準走進了這個神秘的地方,直擊了這些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的檔案,是如何經過材料查核、整理、合檔后,轉遞到畢業(yè)生檔案的接收單位的。
走進檔案館畢業(yè)生檔案集中整理室,200多平方米的大廳里整齊劃一的擺滿了長條桌,每張桌子上都堆著厚實的牛皮紙檔案袋。戴著口罩的負責老師和學生助理組成3人一組,幾十人圍坐在各張長條桌前,整個大廳里很是安靜,入耳全是翻閱紙張的聲音。
據(jù)四川大學檔案館館長畢玉介紹,要準確無誤地轉遞1.5萬份學生檔案,時間緊、責任大。1個多月前,學生檔案科的老師們就開始著手檔案轉遞的前期清點、調整,一些重要信息更要逐條核對、勘誤。
由于檔案庫存時間較長,它們呆在密閉、恒溫、恒濕的庫房里一般都是四五年,個別“川三甲”(本、碩、博均在四川大學就讀)和延期畢業(yè)學生的檔案,甚至存放了十余年,要做到每一份畢業(yè)生檔案內裝材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轉遞的安全性,老師們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常人很難看到。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為確保每位畢業(yè)生的檔案都無差錯,就要先過3人小組這一關,一人負責開袋清理材料,一人負責檢查材料有無錯裝、漏裝,一人負責整理裝袋。畢業(yè)生檔案材料中包括了學生的“高中學籍材料、高考報考材料、新生登記表、大學成績單、大學授予學位決定、黨團材料、高校畢業(yè)生登記表、在校期間的獎懲材料、體檢表和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通知書(報到證副聯(lián))”等人生重要階段的各種檔案記錄。
每份檔案都要經過3個人,六只手,畢玉告訴記者,“每袋檔案都要經過我們的一查二驗三封存,再在密封條蓋上密封章。”只有逐份材料仔細核查,才能確保準確無誤。在短短一周里,這個大廳要整理1.5萬余份畢業(yè)生檔案,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半天時間,2000余份蓋好騎縫章的檔案已處理完畢,在桌上按交寄單分捆包扎,堆得如同小山高,它們將移交給郵政快遞。移交前,老師和郵政工作人員還要最后核對一次交寄單,并當面逐件進行勾挑核對,確保無誤后再簽字交接。接收后郵政工作人員將每件檔案按“一件一檔”套封裝入高校畢業(yè)生檔案專用封袋,還要貼上封口專用貼和騎縫加蓋學校專用章。
這些裝在防水、防潮、不易受損檔案專用袋里的畢業(yè)生檔案就這樣被送到了主人人生的下一站。
四川大學學生檔案歸檔材料包括:入校前檔案、報考錄取登記表、新生登記表、體檢表、成績表、授予學位決定、畢業(yè)生登記表、獎懲材料、黨團材料、就業(yè)通知書。
只有包含以上全部材料的檔案,才是一份完整的畢業(yè)生檔案材料。這份檔案將伴隨每一個畢業(yè)生終身。
鏈接
什么是檔案?畢業(yè)生檔案是學生畢業(yè)前家庭情況、學習成績、政治思想表現(xiàn)、身體狀況的文字記載材料,是用人單位選拔、聘用畢業(yè)生的重要依據(jù)。檔案具有三大職能:一是個人經歷的真實記錄;二是表明一個人的行政隸屬關系;三是為本人提供相關的人事服務的依據(jù)。